加拿大人也烦熊孩子?超过76%支持“无儿童” | |
1. 加拿大贷款经纪“跑路” 卷2.26亿上千人终生积蓄泡汤 一名贷款经纪以高息吸收投资,最近终于暴雷,无法兑付。投资者惊讶的发现,他们总计2.26亿的投资款已经不翼而飞。受骗上当的投资者可能超过1000人。涉事经纪名叫Greg Martel,原居温哥华岛,他的公司My Mortgage Auction Corp(MMAC)以Shop Your Own Mortgage的名义经营。 近期,BC法庭系统突然出现了很多起诉他的民事诉讼,其中一家阿省的公司指控Martel的公司欠款高达1100多万加币,还有温哥华岛上的一家工程公司声称遭欠了50万。5月4日,法庭指定毕马威会计事务所接管该公司。某次庭审上,一共有400多名投资者通过视讯或者亲自出席的方式参加。毕马威会计事务所这才感到事态可能比之前想象中还要严重,投资人可能超过1000人。一位单身母亲投资者Gayle Morrell爆料说,MMAC公司采用高息向她招揽存款。她辛苦工作2年,把攒下的25000元投入,很短时间就涨到了8万元。不过,现在她担心自己之前投入的钱也拿不回来了。在银行存款年利率仅有1%或2%的时候,Martel许诺给投资者年化50%到100%的投资回报率。他声称从事高利息的过桥贷款业务,回报率非常惊人。实质上,他的公司充当了私人银行的角色,汇集投资者的资金,以4周、8周、12周和16周的高息贷款给需要短期过渡融资的房地产项目。 在投资到期后,Martel的公司又鼓励投资者将资金继续滚动到新的投资中。去年央行升息后,Martel承诺给投资者的回报率也水涨船高。根据法庭文件,一笔10周的固定期限投资的回报率高达25%,相当于年化利130%。起诉讨债的那家阿省公司表示自己最大的一笔投资高达467.5万,期限为10周,利息17%。这项投资在2022年11月16日到期,共应该获得80万的利息。大部分受害者的投资并不大,但他们却是从自己的储蓄中拿出了真金白银,有些人甚至动用了用来购买房子的首付款。很多投资者都是听朋友推荐前来投资的,一开始也按时支付利息,所以加入者越来越多。原来从申请取款到拿到仅需要10天,渐渐的这个时间就越来越长,从4个星期拖到6个星期,然后是几个月,最后完全拿不到钱了。今年2月,Martel还在网上发帖向投资人喊话,拿不到钱的原因是因为来投资的太多了,业务蓬勃发展,人手不足。请投资者多给他点时间。随后事情越闹越大,当月就有好几个人去法院起诉,直到法庭指定毕马威事务所接管该公司。这种过桥贷款在BC省是合法的,但却不受监管,风险很高。之后的调查结果更加让人惊讶,Martel根本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这些过桥贷款业务是真实存在的。也就是说,这可能从头开始就是一个庞氏骗局,用后面人的钱支付给前面的人,没有任何实体业务。虽然Martel否认了这种说法,但是他却并不配合法庭的调查。更夸张的是,现在他人已经不知去向,只是隔空回应。毕马威事务所调查后发现,公司RBC的账号中曾经有5800多万元,但陆续被转走,现在账户中仅剩下了279.98元。投资人的钱疑似已经被转移至了美国,并在不同的银行中不断转移,以规避法庭查封的风险。事到如此,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眉目,不过官司还没打完。 除了高息确实吸引人之外,Greg Martel在温哥华岛也有一定的知名度,他自称是一个成功的创业家。10几年前,他在维多利亚创办了贷款经纪公司Zilla Mortgages,后来发展成连锁公司,涉事的MMAC其实就是Zilla Mortgages的一家分支。他还表示曾经在美国和加拿大创办过一家P2P的汽车共公公司,其经营模式类似Airbnb,把自己的闲置汽车通过网络出租出去。企业家的光环加上丰厚的回报,难怪很多人入坑了。初步调查结果显示,MMAC公司在2022年的财报显示总资产有高达2.34亿,但现在没有证据证实存在这些资产。欠投资人的款项高达2.26亿。2022年,Martel以分红的形式拿走650万。现在MMAC在维多利亚和多伦多的办公室都人去楼空,他们还声称在美国加州、德克萨斯州、内华达州和佛罗里达州有办事处,具体情况还没有调查不过,Martel在发给英文媒体的一封邮件中表示,自己有能力归还所有投资者的款项,自己的贷款公司并没有资不抵债,这一切也不是庞氏骗局。法官对Martel不配合的作为非常愤怒,命令冻结MMAC、Martel和两家相关公司在BC省内外的资产。她还命令Martel与调查人员合作,并提供记录。在本周的法庭上,她又再次授权毕马威事务所追讨Martel在美国的资产,并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让MMAC宣布破产。诉讼还在进行中,这究竟是一场骗局还是正常的生意投资,我们会持续关注。
2. 加拿大移民部警告:可以这样拒发“学习签证”! 加拿大联邦法院裁定,如果申请人在之前的“核心课程”或“核心科目”学习中成绩不佳,加拿大移民、难民和公民部(IRCC)签证官有权拒绝发放学习签证。 Barot是一名来自印度的23岁公民。他申请对移民部签证官拒绝发放他学习签证的决定进行司法审查。申请人于2020年在孟买大学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。2021年,Barot申请了学习签证,以在Canadore College攻读创业管理研究生学位。连同他的申请,申请人提交了Canadore College的录取通知书、他的成绩单和他当前雇主的支持信。即使Canadore College接受了申请人,签证官仍拒绝了他的学习签证申请,理由是申请人没有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在加拿大完成学业。申请人提供的成绩单显示平均分较低,尤其是核心科目。签证官得出结论认为,申请人不是真正的学生,而且所选的课程不合理。此外,法院裁定签证官不必解释为什么他们确定某人的成绩太低,即使加拿大的高等教育机构录取了该学生。这个案例的含义是签证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来拒绝申请。此外,如果您是成绩较低的学生,您应该尝试提供证据以证明自己可以在加拿大完成学业。
3. 加拿大人也烦熊孩子?超过76%支持"禁止"带娃进餐厅、飞机... 近期,“熊孩子”父母与其它旅客的“斗争”一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,很多人都在探讨到底是家长管束不周?还是成年人没有包容度?其实,在北美,无儿童空间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,最近的研究表明,越来越多的北美人支持将“无儿童”作为一种选项。 今年2月,新泽西州的一家意大利餐厅在推出一项新政策后引发了争议,这项政策就是禁止10岁以下儿童进店用餐。“我们爱孩子,我们真的非常喜欢。但最近,Nettie's容纳儿童成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,”该餐厅在其Facebook页面上写道。一周后,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Chick-fil-A也推出了类似政策。今年3月,Daily Hive进行了一项调查,希望了解加拿大人对这些政策的看法,结果可能令人惊讶。超过76%的加拿大人认为这些政策是“伟大的”,并希望看到其他机构采用这些政策。近16%的人认为无儿童餐厅不是很好,但对餐馆来说是一个公平的要求。只有近8%的人认为将儿童排除在用餐体验之外是“不公平和歧视性的”。每当这个话题出现在公众讨论中时,就会让很多人想起与吵闹、哭泣的孩子同乘一架飞机的经历。其实,一些航空公司已经尝试过类似政策。早在2012年,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宣布了无儿童经济舱座位,并在出现负面评论时为其辩护。不知观众朋友们怎么看呢? 4. 全网疯传:马斯克推出机器人妻子!爱情也机械… 爱情或许真的要进入机械时代了。连日来,有信息显示“钢铁侠 ”马斯克出品的“机器人妻子”预计将于2023年9月问世——“机器人妻子”的一个电池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左右,而充电只需三天。 此前马斯克就曾表示,未来机器人可以在家庭中承担起做饭、日常家务、修剪草坪和照顾老人,甚至也可以成为用户的“伴侣”,也就是“机器人妻子”。“妻子”的价格听上去也不太贵,预估零售价大约为3144美元,具体价格则取决于规格和功能。只能说马斯克真的就是营销鬼才,在普通家用机器人尚未全面普及的情况下,竟然直接就推出机器人伴侣,这实在太震撼了!因此,接受它们进入真正的日常生活之前,伦理和道德方面的考量必定是一个大大的社会议题——毕竟想象就觉得奇怪,和自己的“伴侣”亲密接触,还需要密码、图案或指纹……所以,这个消息一出,网友们也是“震”了。有人觉得日子会越来越美好,至少和机器人离婚,不会分你一半财产。还有人觉得自己的穷哥们儿们终于能有个女朋友了。当然也有人觉得,这就是胡闹啊,把世界都闹翻了。当然,马斯克操心的还远不止于此,这两天他又再度“催生”。在一则推文中,他强调在出生率下降的情况下迫切需要采取行动,以及若不作为,人类未来所面临的潜在后果,“不管怎样要生娃,否则人类就会裹着成人纸尿裤在呜咽声中消亡!”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用“成人纸尿裤”来形容人口危机和老龄化问题的严重程度。马斯克的推文是对保守派博主兼评论员Ian Miles Cheong一条推文的回复,“关于人口崩溃的问题:没有人想听这个,解决方案不会被一个以自由为导向的世俗社会所接受,但如果你想提高出生率,你需要强调传统价值观。” Ian在推特上写道。眼下,全球许多国家的出生率都在不断下降,以韩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生育率已经远低于更替水平。出生率下降可能是对未来人类文明的最大威胁,所谓“专家”正在散布的地球人口过剩的神话,根本不是真的。 |